【電纜網訊】當下,我國電源建設正如火如荼,在2013年底,發電裝機總量首次超越美國位居世界第一位。然而,與電源投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,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卻大幅回落。這意味著,我國電力供需結構失衡趨勢越來越明顯,全國性的電力過剩可能會提前到來。
今年年初,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預計,2014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全年增長7%左右,然而,今年前三季度,這一數據僅為3.9%,大大低于預期。與此同時,設備利用小時數也大幅回落,前三季度,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設備平均利用3204小時,同比下降了174小時。
我國經濟已進入以“中高速、優結構”為特征的新常態,經濟增長進入了“換擋期”,電力需求的增長自然會放緩。由于我國工業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70%,而鋼鐵、電解鋁等高耗能產業的用電量又占到工業用電量的一半左右,因此,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對高耗能產業的限制,未來電力需求的增長也將進入中低速區間。
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建議,在當前背景下,應嚴格控制電力富余較多地區的電源開工規模,以集中消化現有電力供應能力。電力行業只有提前規劃,未雨綢繆,才不會重蹈其他行業產能過剩的覆轍。 |